首页 > 游戏竞技 > 学霸的科幻世界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2/5)

目录

这种核反应是太阳内部最频繁出现的反应。

中微子可以轻易地从太阳内部逃离出去,其能量并不以光和热的形式出现。

有的时候热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能量比较低,带走的能量比较少,则太阳就获得了更多的能量。

如果中微子的能量比较高,太阳得到的能量就会相对少一点。

中微子不带电荷,且没有内部结构。

在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

每秒到达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的太阳中微子大约为1000亿个,但我们却感受不到它们,因为中微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很小。每1000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地球时只会有1个与组成地球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由于中微子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的概率微乎其微,它可以轻易地从太阳内部逃逸出来并直接带给我们关于太阳内部核反应的重要信息。

自然界中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中微子,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是电子型中微子,这种中微子的产生是与电子相关联的。另外两种中微子是μ子中微子和t子中微子,它们可以在加速器或者爆炸的星体中产生,分别与带电的μ子和t子相关联。

1964年,雷蒙德·戴维斯和约翰·白考提出了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太阳能量的核反应到底是不是聚变反应。

约翰·白考和他的同事利用一种精细的计算机模型计算了不同能量的太阳中微子数量。

由于太阳中微子会与氯元素发生反应释放出放射性氩原子,所以他们还计算了在一个盛满四氯乙烯的巨桶中观测到的个数。

尽管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切实际,戴维斯还是相信用一个游泳池大小的盛满纯四氯乙烯的容器作探测器能够测出来理论所预言的每个月产生的氩的数量。

戴维斯最早的实验结果发表于1968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太无之上 男公主在女儿国 灵天幻梦 精灵之全球巨星 怀念那逝去的青春 龙血圣尊 明末不求生 江湖有间八卦社 重生香江1981 浴火重生之鬼医妖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