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名士崛起 > 第199章 布道书院

第199章 布道书院(1/5)

目录

华夏重教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真正能够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超级名家,都是有数的几位,而师徒两代都扬名天下的就更少了。春秋时期,也就孔子一人有此资格。倒不是说老子等人不强,因为孔子不仅自己厉害,而且徒弟也不差,就算质量不成,还有数量不是?

而进入战国时期,老师厉害,徒弟也厉害的恐怕就两个人最出名,一个是王诩,鬼谷子;另一个就是荀况,荀子。

王诩的徒弟就不说了,庞涓和孙膑,都是一度叱诧风云的人物。鬼谷传人一代接着一代,两百年都没有断绝,绝对是这个时代最牛的学术门派;而荀子的门徒呢?也不差。李斯和韩非子,文采,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奇才。

想来想去,边子白还是决定用荀子的名篇《劝学》。

倒不是说韩愈的《师说》不好,但是《师说》这篇散文,不符合战国时期对文字的审美观念。而《劝学》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通篇几乎都是可以对仗的四六文,甚至可以改成赋体也毫无难度。

既然决定,边子白就再也没有迟疑,宛如空灵一般的追忆口吻道“小子有求学时,尝有感悟,却苦于文采不佳,不敢轻言,今日群贤毕至,小子欣喜莫名,一时激荡,做文以记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众多各族族学坐师之中,年老者对王诩忌惮不已,但对于边子白,其实很轻视。

他们甚至认为,边子白之所以将王诩摆到明面上,更多的是因为心虚了。既然心虚,肯定实力不强,就好办了。只要王诩不出面,一群加起来几千岁的老头子,足以吊打边子白这个毛头小子。

就算是边子白开口说要以一篇文章来纪念,也并没有在意。可当边子白开口之后,才寥寥数句,就让他们眉头凝重了起来,似乎这个边子白也不太好对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从港岛电影开始 梅太太养成计 娱乐之闪耀冰山 茶凉浮生记 侧妃明然 草长莺飞醉春烟 与道有缘 与大佬闪婚以后 与傲娇神明的星际旅行 拜见中书令大人
返回顶部